中医药作为被试因素的特点
陈邦庆 严冬艳 武汉市濒湖肿瘤研究所
科学研究其设计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习惯上称之为“三个要素”:即被试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如用中药治疗贫血病人,中药作为被试因素,贫血病人作为受试对象,实验效应即受试对象在接受被试因素作用后的效应,其效果大小通过具体指标反映(红血球数、血红蛋白含量)。
因中医药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因此在选择三个要素时,务必尽量体现中医药的特色,本文仅就被试因素这一要素如何突出中医的特色体会如下:
被试因素应该是中医发展需要急于解决的问题,大体上说,中医学的理(理论)、法(方法与原则)、方(方剂)、药(中药与草药)有大量内容需要研究,均可作为被试因素。正确选择被试因素是科研成败的主要关键,如被试因素含糊不清或颠倒运用,整个研究工作就会从根本上被否定。
(一)中医理论的研究
古代经典的中医理论基本上都是朴素的辨证思维在临床医学的体现,如阴阳、五行、八纲、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学说,均需以现代自然科学加以阐明,这是中医学发展有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肺与大肠相表里,看起来比较抽象,但从现代科学报道中已阐明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肠道屏障作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进入血液约的流量很少,进入少量的内毒素也很快被肝与肺的巨噬细胞所吞噬,使它不致危及器官功能。大肠因病变而屏障作用大为减弱时,大量内毒素进入血液流量,超过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则可使肺脏受损,这可从侧面体现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再如,中医理论认为肺不仅主气,而且“肺朝百脉” ,从西医角度令人费解。现代生理学证明肺具有重要的非呼吸功能,它对许多心血管活性物质具有生物转化作用,从而经常对血液循环发挥调节作用,这就给“肺朝百脉”的理论,从功能方面提供了实验基础和指导作用。
中医理论涉及领域很广,作为被试因素必须具体化与物质化,例如将气虚本质的研究列为被试因素,这题目显然不够具体,目标散乱,难抓要害,几十年也难以完成。如改为《脾气虚与血中胃泌素,促胰液素与胆囊收缩关系的研究》或《心气虚与心脏收缩和舒张性能关系的探讨》或《肺气虚与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关系的观察》等小题目,这对气虚本质最后阐明可能更为有利。
(二)中医治则的研究
中医治则是以辨证施治为前提,如何以现代手段研究各种治则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十分重要,绝大多数证总是在疾病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研究中医治则与不同疾病,以及同一疾病不同发病阶段的关系,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医学有很多重要治则,诸如扶正固本,清热解毒,补虚泻实,活血化瘀,间接补泻,通里攻下等,都离不开调整邪正斗争。从整体观点出发,这些治则在哪些情况下对哪些病或证疗效最好?例如从微生物学与病理学观点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乙肝有甲、乙、非甲非乙、丁型等之分,有些有黄疸,有些无黄疸,不同病例的症状可能并不相同,从中医辨证来看,某些证型应败毒、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有些需滋阴降火清热;另一些则需理气活血化瘀,那么这些治则与乙肝病毒类型的病理变化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内在联系,这些问题进一步阐明有利于疗效的提高。
(三)中药方剂的研究
中药方剂大多数是复方,正确运用方剂是中医临床辨证进行药物治疗的主要内容。根据中医药理论,方剂是在辨证立法基础上,依法制方,立方遣药,根据药物特性与药物间的配伍,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有机地配伍而成,据初步估计中医各类方剂十余万个,代表的也有上千个,开展中医方剂的研究,对发展中医药学具有重大意义。
复方的研究可分几个方面:
1. 通过临床观察与药理实验,阐明疗效与作用机理,例如五味子为何能降低转氨酶是通过:
(1)肝细胞恢复而降低?
(2)或直接在血液中与酶参合而降低?
(3)什么种类的五味子降酶作用最大?
2. 通过正交设计,找出检验的方剂中诸药的主次,交叉作用以及******搭配。例:四逆汤的主药是附子与干姜,若没有甘草,仅用附子与干姜其回阳救逆作用有限,而三者搭配则能显著提高疗效。再如,补中益气汤可促进肠道的蠕动,实验证明方中升麻与柴胡并无直接作用,可是如从全方中减去这二药,则促进肠道蠕动作用明显减弱。因此中药复方的研究应重视君、臣、佐、使的组成与******搭配的研究。
3. 通过临床与实验室研究,创立新的高疗效方剂
(四)中药研究
中药研究是中医科研的支柱,因为中医的效果大部分体现在中药的疗效上,以中药作为被试因素,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及归经在临床中的效价。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平肝等功效;温热药则具有温中、散寒、助阳等功效。五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辛味具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等作用;甘味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味具有泻下和燥湿的作用;咸味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同性的药,有五味的不同,同味的药,有四性的差异。升浮药都主向上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药都主下行向内,有潜阳、降逆、泻下、清热、渗湿、收敛、重镇安神功效,药物能有效的归经,一是有助于临床选择适宜的药物;二是有些药物能治众多的疾病,可借归经执简驭繁;三是从归经为线索,能进一步探索某些药物的潜在功能。
2. 中药产地、品种、采集季节、保存时间等不同,往往在药性上有很大差别:
A. 产地的选择:中医强调“道地药材”作为科研的中药更应如此。如厚朴酚是厚朴的有效成份,若以厚朴酚为指标,则湖北恩施其厚朴酚的含量较陕西紫阳厚朴酚高出四倍。又如秦皮,其有效成份为秦皮甲素与乙素,以抑菌作为指标,据研究陕西与华北秦皮质量较高,而新疆秦皮最劣,也无抑菌作用。
B. 采集季节:采集季节不同,药用植物中的其有效成分含量也不同,所谓四月茵陈六月蒿;又如:天麻有冬麻与春麻之分,冬麻中有效成分天麻素高于春麻,而秦皮恰好相反,春季采集其秦皮甲素与乙素的含量较其他季节为高。
C. 储存:霉变的药材,不仅有效成分被破坏,而某些真菌产物(黄曲霉素)对人有致癌性,故必须干燥无菌变储存。
D. 其他:如入药部分也有学问。如:钩藤的总生物碱含量和降压作用比茎枝高,嫩枝比老枝降压强。如:麻黄枝与麻黄根的作用不一样,一个有散发作用、一个有收敛作用。所以在用药中必须选择适宜的药物配伍,以符合临床病情的需要。
3. 炮制:作为被试因素的中药,在炮制上服从药剂学一般原则,药物炮制有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仅水制就有千扬水、回流水、陈醋、酒、童便等辅料浸泡。千扬水取其轻扬之性行于上;甘泉水取其补脾土之义;回流水取其药性留涟于体内增强药效,如滋补药,则增强其补益作用,如攻邪药其活血化瘀功效更强。酒制升提,能通血脉、行药势、散寒凝;醋注肝经,软坚散结之力有所增强。童便散瘀止血,理气止痛,利水解毒软坚消结等。笔者又“师其法而不泥于法”,创造出独特疗效的洞宾系列治癌药物。另又根据某些中药以浸泡或以沸为度(如大黄、番泻叶之致泻),有些要冲服(如鸡内金、玄明粉),有些要武火煎煮(如理气药),有些要文火煨煎,有些还要加料制作(如盐炒、醋渍、姜渍、酒渍……等),即使用一煎剂,煎法不同,其有效成份与其含量也会有差异,如中药煮沸后继续久煎,则易挥发的成份可能丧失贻尽。
但水溶成份不易浸出较多,若用蒸气煮,温度高煎煮时间短,挥发成份损失相对减少,然而水溶性成份也相对降低。因此煎煮方法与时间都要选择******条件并固定下来,且在传统剂型取得肯定结论后再进一步进行改革与有效成份的分离及药理学研究。
同一中药口服与非胃肠道给药其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如五苓散是利尿名方,如以针剂作静脉注入,则看不到这种药效。为保证药物的纯正最好由专家对生物的品种进行鉴定,实验所需药味与数量要一次备足,如川贝母疗效确实,但供应紧张,能否有皖贝代替?答:否。因被试因素是川贝,为此必须备足药材川贝。因为在临床或实验的整个过程如使用了不同批号、不同产地、不同季节采集的中药,这本身就等于被试因素不同,无可比性,最后无法评估其因果关系。